村网通总站 高峰村 gfccwhgw.nync.com 欢迎您!
盛夏黄昏,一场暴雨后,丁国南赶到青蛙基地四处仔细查看。过段时间,大部分青蛙就可以上市了,丝毫大意不得。雨后的田野一碧如洗,空气清新。不远处一黑白相间的大帐篷在空旷田野里格外显眼,青蛙“呱呱”声此起彼伏,见到行人靠近,个头小的青蛙四下逃窜,在水中悠闲地玩起“悬浮”,个头大的则“虎踞”在原地,大有“春来我不先开口,哪个虫儿敢做声”的气势。而距青蛙基地仅20米的处有一个占地12亩的池塘,水面清澈,游鱼历历。这就是潜山市余井镇天圣村回乡农民丁国南新建的水产养殖基地。
丁国南前些年在北京从事瓦工装修工作,在北京务工期间,细心的他发现城里人偏爱乡村的虾、鱼、泥鳅等特产。长年在外漂泊也不是长久之计,家里老人和小孩需要照顾,老家资源丰富,何不回乡发展养殖业呢?丁国南萌生回乡创业的想法后,就迫不及待地与老婆、孩子商量,得到了家人的一致赞同。 说干就干,2017年冬,丁国南揣着打工多年的积蓄,毅然放弃在北京从事了20年的装修工作,选择回乡从事水产养殖,专心做起“水里求财”的行当。他以每年1000元的租金承包了本组一个大池塘,有别于其他水产养殖户,他利用清水养泥鳅。到了上市季节,他就将食物放在长长的网笼里进行诱捕,无需放水捕捞,保证了耕田正常用水。 “去年,这个池塘就产了1400多斤泥鳅,赚了4万多元。”丁国南指着自家门口池塘笑着说。 据农技站同志介绍,丁国南虽年近半百,却有着与时俱进的思想。为了卖出好价钱,他将捕捞的泥鳅进行分类,除去肚内杂物后烤干,再将干泥鳅装入印有二维码的真空包装袋中,投放到土特产网和实体店销售。清水养殖的泥鳅味道纯正,备受顾客青睐,不到一个月,300多斤干泥鳅就销售一空。 初尝甜头,更坚定了丁国南发展水产养殖的信心。今年年初,他又修建了一处新鱼塘,投放2万余尾大板鲫和泥鳅,搞起水里养鱼,水下养泥鳅的立体养殖模式。
在养殖过程中,丁国南经常往返于各大水产养殖场,结识了许多水产养殖朋友,了解到青蛙(黑斑蛙)其肉质细嫩、脂肪少、糖分低、蛋白质含量高,市场需求量大,他想老家稻田多、水源好,正好合适养殖。于是,他前往江西九江、湖北荆州、宣城等地观摩学习养殖技术。 2019年春节期间,人们还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中,丁国南夫妇就已经在新流转的4亩多稻田里忙着做“蛙”池,搭建帐篷........ 初次养蛙,问题多多。4月底,他花10来万元从宣城买回50万尾黑斑蛙蝌蚪苗饲养。不想,青蛙“逃逸”、蝌蚪苗出现死亡,他一边通过网络学习,一边在“蛙友群”里请教。了解到原因后,丁国南发动全家起早贪黑,打桩安装防护措施,饲养过程的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。 据丁国南介绍,前两天,他挑拣了400多斤大一点的青蛙以每斤25元的价格销往市场,赚了1万多元。该镇农技站站长韩久春给他算了一笔账,按照目前存活量及市场每斤24-28元价格,除去饲料、人工、流转租金,当年可获利40万元。
丁国南还有个新设想,他打算明年发动村民一起来搞青蛙养殖。从育苗到销售,提供一条龙服务。并将老家另几处池塘承包下来,建立垂钓中心,吸引城里人来乡村体验,从而增加村民收益。